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留住亲情 留住传统记忆留
浏览:189|评论:8

留住亲情 留住传统记忆留

hello

留住亲情

留住传统记忆

姚陶祎文沈潇沈莹摄

五月五,是端阳,粽艾香满堂。家家户户早早地在家门口插艾叶、挂菖蒲,沁人的粽子香糅合中草药的清香,弥漫在大街小巷。

说起端午,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汨罗江畔的楚歌,是粽叶的馨香,是争渡的龙舟……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节日仪式都简化了,端午节被“删繁就简”,那么什么样的端午才是地道的记忆?市民又是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这一切,好像时光倒流,我仿佛回到了很多年前的端午。”6月5日上午,70多岁的王阿姨参加了齐贤下方桥社区的2019年柯桥区“非遗进社区——水乡端午民俗传承活动”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此次活动由柯桥区非遗保护中心、齐贤街道文化站、下方桥社区共同举办,融合了舞狮表演、社区文艺队伍展演、地方戏曲演出、非遗保护越地风情展等活动。演出期间,“许仙”“白娘子”“小青”扮演者贯穿全场,还免费给现场的市民分发端午粽和巧果,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了端午习俗,增添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能经常组织此类活动,一起弘扬传承国之瑰宝,使非遗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传承传统须提高文化参与度,据柯桥区非遗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是2019年柯桥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浓浓的端午节日气氛,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让市民朋友特别是孩子更好地了解绍兴当地的端午习俗。

传统习俗丰富多样

端午前夕,柯桥各大农贸市场里一些摊贩在售卖粽叶、糯米,细心的人能发现,购买这些的都是中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一位摊主说,年轻人多是买现成的粽子回去蒸着吃。

正如家住柯桥街道柯福社区的李大妈所言,老一辈人有端午裹粽子、做香囊的手艺和习惯,如今多数年轻人“有所耳闻,但少有人会。”“我们年轻的时候,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一样看重,都被大家看作是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一大家子欢聚一堂边裹粽子边话家常。好在如今住在城里了,社区每年端午都组织活动,我也能一展技艺。”

李大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很重要的祝福方式,往往要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做准备。粽叶买来先在水里浸泡过,馅料也要提前备好。端午节当天,在她的指导下,全家帮忙打下手,“包粽子仅用一双手不够,嘴巴牙齿也要用上。”李大妈说,这样的粽子更紧实牢固。

记者了解到,端午前夕,柯桥街道柯福社区、梅陇社区等纷纷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端午活动。有的让社区居民共同动手体验制作传统手工香囊;有的请社区志愿者带领小朋友在咸鸭蛋上涂鸦;有的组织裹粽子亲子活动,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动手;有的还邀请老外居民参与,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活动……

家住华舍街道的金阿姨拿着自制的香囊乐呵呵地说:“这次端午节我亲手做了一些香囊,塞入了薰衣草、艾叶,既好看又能驱蚊,端午节送给自家和邻居家的小孩,孩子们可开心了。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千万不能失传啊!”

端午情怀永久相传

父母买来雄黄,为家里的孩子雄黄点额;黄瓜、黄鳝、黄鱼是午餐必备的三道菜;一家人围着餐桌吃粽子,满屋都是粽子香……这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绍兴地域文化研究专家王云根记忆中的端午节。而今年的端午节,他们家四代同堂,5个兄弟姊妹集聚在老父亲家,品粽子、赠香囊,互道安康。

小时候物质生活水平有限,所以感觉当时那种最平常的粽子特别好吃。王云根说:“18岁时我来到当时的兰亭公社光明大队工作,那里民风朴实,端午节大家会聚在一起裹粽子,而我一口气能吃5只。”

如今,生活条件蒸蒸日上,粽子不再是奢侈品。“95岁的老父亲每天早上吃个大肉粽,天天过端午。”王云根说,虽然各大超市有千百种礼品粽,口味也是五花八门,但在他和父辈眼里,绍兴人过端午节该有的味道之一还是传统的猪肉粽子。

端午不只有粽香,王云根表示,端午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他8岁的外孙女拿着香囊问为什么要戴这个?大人就告诉她:小孩胸前挂香囊不仅美观、寓意吉祥,还能具有芳香辟秽、蚊蝇远遁的效果。王云根认为,传统的节日习俗就是这样一点点潜移默化地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就会成为小小的宣传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