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新柯桥人成“地书达人”
浏览:293|评论:0

新柯桥人成“地书达人”

秋天的枫叶

新柯桥人赵相顺在小区绿化带边上“挥毫泼墨”。

本报记者冯娣通讯员孙劲松

夜幕始降,华灯初上。在柯桥街道越仕苑小区旁的绿化带边,老人手持用扫帚柄和海绵头自制的“毛笔”,往一旁小油漆桶里蘸上“墨水”,然后凝神屏气,在地上“挥毫泼墨”,眨眼间“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就跃然眼前。这个写“地书”的老人叫赵相顺,今年72岁,祖籍四川南充,是个新柯桥人。

打小就是书法迷

虽年逾古稀,但老赵耳不聋眼不花,看起来精神十足。“只要不下雨,地是干的,我就出来写字。”老赵几乎每天都会到小区边上的空地练字,早上5点,下午5点,一天两次,渐成习惯。

老赵写“地书”,源于打小对书法的热爱。六岁还不识字时,他就用小木棍在地上划拉,有意模仿。当别家的小孩子在外疯玩时,他就一人静静地学写字。读书时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小学还未毕业就辍学了,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学书法。“我在外地旅游时,偶然看到公园里有人用水在地上写字,觉得很有趣。”回家后,他就自己琢磨起来,然后自制工具,写起了“地书”。

下雨天或者其他空闲时间,老赵就会在家中练字,隶书、小篆、楷书,各种字体都有接触。为了揣摩各种字体,他买了不少字帖练习,床边也放了一本翻得略微老旧的字典。“我没上过几年学,有些字根本不认得,就先翻翻字典,等于给自己扫盲了。”老赵幽默地说道。最近,他还开始研究起了难认又难写的甲骨文,为了练好甲骨文,他还学会了上网,遇到想不明白的地方,还会上网查资料,真是下足了苦功。

免费教书法乐在其中

老赵爱上了书法,他的字也着实写得不错,俨然成了越仕苑小区周边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每回写“地书”,他都能收获不少“粉丝”。

写“地书”的好处不仅在于需要动用手臂、腰、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很有好处,而且还能修炼自己的性情。“年轻人,你可能不信,写‘地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修养。”老赵说,写“地书”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提高了书法水平,还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

老赵练字还影响了家里人。儿子在工作的闲暇时间,也跟着他练字用来放松身心,上小学的孙子受爷爷熏陶,不仅字写得好,就连爷爷写的甲骨文也能认识几个。

柯桥文化气息浓,小区里的一些家长也来请他教自己孩子练书法。目前,他带着几个小朋友,虽是免费教学,但非常认真负责,让邻居们很是感动。

“只要孩子肯学,我就愿意教。”老赵说,热爱书法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汉字是非常美的艺术,希望大家都能热爱书法,写一手好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