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提交 大病医疗救助 织牢困难群众“兜底网”
浏览:616|评论:0

提交 大病医疗救助 织牢困难群众“兜底网”

秋天的枫叶 |主题由 hello 于 01-28 10:04 更新

大病医疗救助

织牢困难群众“兜底网”

近年来,柯桥区多项政策并行,医疗救助、职工医疗互助、慈善救助等政策,相互衔接、层层加码,给本地居民甚至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保障,无论是柯桥本地人还是新柯桥人,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向不幸家庭伸出援手

一年里最冷的大寒节气已过,新一年的轮回再次启动。对于湖南籍的刘志愿一家来说,“春天”亦是早早到来了。

刘志愿一家四口租住在福全,刘志愿和她的女儿先后被查出卵巢恶性肿瘤。祸不单行,她丈夫为了给住院的女儿送饭,又遭遇车祸,让这家人陷入了困境。在本地媒体的呼吁下,柯桥人纷纷伸出爱心援手,柯桥区慈善总会及时送上1万元救助金,各种善款累计达10余万元,帮助刘志愿一家渡过了难关。

在柯桥,还有很多这样的刘志愿。“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往往成为一个家庭的最大无奈和尴尬。为了让生病者在受痛苦的同时不再为医药费发愁,近几年,柯桥区多项政策并行,医疗救助、职工医疗互助、慈善救助等政策,相互衔接、层层加码,给本地居民甚至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保障,无论是柯桥本地人还是新柯桥人的生活更有幸福感。

织牢困难群众“兜底网”

近年来,柯桥区一直在探索完善医疗报销、救助等相关机制,针对性出台医疗救助政策,分为基本救助、特种救助和特殊救助三大类,救助对象包括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低保边缘户、因病致贫户以及其他患重大疾病对象等。

目前,柯桥区对困难群众实现“零起救”,对一般群众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实行个人自付3万元起付线救助,按不同对象分类,通过分类分级补助的方式,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现象。

其中,总规模达3000万元的全市首个区域性专项大病救助基金——康乐·大病关爱救助基金于2018年在我区正式启动,给全区困难群众(包括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了福音,该基金涵盖了特种救助和特殊救助人群。

“该基金将用于符合条件的全区困难群众,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大病医疗救助。”柯桥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说,基金申请人主要为本区特困供养人员(第一类对象);本区低保、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等生活困难对象(第二类对象);本区低保边缘对象,因病致贫家庭中患重大疾病的对象(第三类对象);以及参加本区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他困难对象。

大病关爱救助基金具体开展两个救助项目。慈蕴新生项目指对完成肝、肾、骨髓移植患者及尿毒症患者常规血液透析进行特种救助;特殊救助项目是指对困难群众在一个医保年度内,在医保定点医院内发生的住院和特殊病种门诊自费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外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

相关人士表示,肝、肾、骨髓移植患者的救助政策在我区早就启动了,尤其是近年来救助标准层层加码。按照最新救助标准,符合政策的相关人员,可申请享受不同等级的救助。这些救助金相当于手术患者家庭的及时雨,增强了他们的看病底气。

2018年,漓渚镇中义村村民房国英做了肾移植手术后,不仅享受了各类医疗报销,还申请到了6万元的特种救助金,极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

多渠道撑起健康保护伞

柯桥人如果生了病,还有别的渠道得到帮助。

1月中旬,区慈善总会华天慈善基金工作人员探望慰问了华舍街道蜀阜村的困难群众,此次合计救助59人,发放救助金49万元。华舍街道社事办负责人胡松祥透露,这些困难群众困难程度不一,大部分和生大病有关。根据华天慈善基金的管理办法,最终酌情予以金额不等进行救助,这笔钱成为困难群众的春节“大红包”。

“近年来,柯桥区陆续成立了多个企业冠名基金。目前,20多个基金涉及到急难救助,对生大病导致经济困难,且够不上现有政策救助标准的人来说,又多了一个求助渠道。”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8年,柯桥区又新增企业冠名慈善基金13个;全年募集善款3862万元,支出4770万元,救助约31万人次,其中助医、助困约占八成,给不少困难群众带去看病和生活的希望。

此外,近年来柯桥区总工会在全区职工中分步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缓解了一大批患病职工的经济困难,成为困难职工的又一保护伞。

正所谓“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帮我”,区总工会以互助互济的方式推出了《在职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该计划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原则,柯桥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企业在职职工、企业临聘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参加申报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互助金每人每年60元,大病补助最高可达5万元,被职工们誉为“第二医保”。2018年,职工医疗互助共惠及2368人,涉及金额达452万多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