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一起向梦想进发
浏览:297|评论:0

一起向梦想进发

秋天的枫叶

临别时候,沈彬彬给同学们写寄语。图片由沈彬彬提供。

本报记者张影

“沈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走。”“看你每天早上6点起床,就开始跑操和晨读,我们也会学习你的好习惯的。”虽然朝夕相处的时间只有10天,但大山里的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和沈彬彬拥抱,依依不舍地告别。

来自柯桥区稽东镇的沈彬彬,今年上半年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7月中旬,他受到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团队的邀请,参加了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脱贫攻坚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

从狗引出,分享故事和智慧

“因为今年恰好是狗年,我们就来听听狗的故事。第一条是蜀犬吠日中的‘狗’。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这告诉我们要努力做到博闻强识,才不至于少见多怪。第二条狗叫AlphaGo,告诉我们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们听过《道德经》中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世界是相对公平的,没必要因为地域、贫富的差距,有自卑心理或不良情绪。最后一条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中的‘哮天犬’,告诉我们要时刻懂得感恩。”

在当地的田坝中学,沈彬彬和学生们分享起了《关于几条狗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沈彬彬告诉记者:“我自己也曾是一名‘双特’生,受到过热心人的资助和帮助,才有了现在的学识和眼界。加上我在川西高原阿坝藏区和泰国北部清莱山区从事支教工作的经历,我深知这个年纪的学生会有哪些困惑,就尽自己的努力去引导他们。”

走访家庭,谈如何适应新环境

除了做演讲,做分享,沈彬彬还在水塘堡乡初级中学校长刘国军的陪同下,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其中一户,就是近些年来,考出最好中考成绩的苗族学生小鹏(化名)家。略显破败的房屋和各色陈旧的家具,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只留下小鹏和奶奶相依为命,身为苗族人,奶奶不会讲普通话,但小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考中发挥出色。“希望你们能够多关注下这个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引导和关怀。他能有这样的成绩,真的太不容易了。”刘校长对沈彬彬说。

沈彬彬帮助小鹏分析并填报了志愿,和他聊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怎么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如何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如何择业。“今后,学习上生活上有遇到困难,你随时都可以联系我。”沈彬彬说。小鹏也觉得十分有收获,毕竟这样实用的指导,他是没办法从自己家人那里获得的。

答疑解惑,一起向梦想进发

之后几天,沈彬彬又在赫章两所初中,面向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开展了一对一互动问答和主题分享等活动。

为什么要读书?快班慢班的设置是否合理?寒门能否出贵子?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和渴求得到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曾困扰我很久,而一路走来,也许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就是对这些问题最好的回答。”沈彬彬说。

活动结束后,沈彬彬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这段话:“有人说,全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扶贫看赫章……不言再见,相期重逢。期待再来毕节赫章时,孩子们能够更加优秀,并能够牢记我们之间的承诺,不断接近自己的人生梦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