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成学霸
浏览:413|评论:0

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成学霸

秋天的枫叶

    昨晚,绍兴鲁迅中学2018届优秀毕业生笔记义卖活动暨永利之家“七一”帮乐活动举行,吸引近千家长和学生参与。

    本次活动由2018届分别考上“清华”、“北大”的杨一凡、郭与时等10位学生发起。这几位学霸不仅仅贡献了高中三年的学习成果,还示范了优秀学生的分类整理能力。活动共售出近400套语、数、理综学习笔记,共得到义卖款21980元,这些钱将定向捐赠贫困孩子。

    4位学霸还上台分享了选考经验、竞赛生涯以及如何做好错题笔记等心得。

    叶红 文 吕鹏 摄

新高考形势下

选考有技巧

讲述人:郭与时

录取高校:清华大学

    郭与时去年十月份就拿下了首考满分的成绩,虽然没有完整的走完两次选考,但作为学霸,他分享了新高考选课、复习技巧的经验。

    关于选课,兴趣固然重要,但高校专业录取对同学的选课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他建议:理科生尽量选物理化学,文科生尽量选历史。这样不仅能在专业录取上有所选择,也能在三位一体、自主招生上多一块大学的敲门砖。

    至于复习技巧,他认为,相比于老高考,选考制度更加侧重于对细节上的把控。物理偏重理科,所以大量的计算尤为重要,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练就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机器一般的运算正确率。但也需注意,物理学史等背诵内容的复习也不能忽视。所谓“理科的科目,文科的学法”,说的正是大声朗读的重要性。化学生物更注重对细节的考察,所以一方面,同学们要注重课本边边角角的易错点,以课本作为学习的根源;另一方面,要重视对错题的充分利用。每一道错题都是财富,同学们不仅要记录下来,更要以小见大的挖出自己在学科中薄弱的一块,整理出自己的错题本、错点本、好题本,进而能在点滴的积累中获得进步。所以越到后来课本越薄,越到后来积累本越厚,做题目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能一眼看出题目中考察的难点与易错点。

养成好的学习和时间分配习惯

讲述人:王鸿铖 录取高校:北京大学

    高中阶段,学习变得更加自主了,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成为高中成绩分层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他看来,计划本、笔记本和错题本这“三本”非常重要。通常说来,纸质可见的计划比脑海中的空想更有实际约束力,这非常适合于强迫症去打钩。另外两本是笔记本和错题本。

    一个体会就是“对时间的利用。”时间的利用和计划的准确实施是分不开的。有许多零碎的时间,可以利用一下用来背背单词,要知道现在英语高考掌握词汇可以手握一半的分数。那些零碎时间段,他一般如此安排:三餐的排队时间,每个课间3分钟,住校生睡前5分钟,早操前3分钟。单词、笔记等,就是在这些时间背完的。

    空闲时间也应该适当地动动,跑圈、散步都是好选择。至于一些大动干戈的活动尽量减少。万一因为运动受伤,很可能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此外,也并不是说排队的时候就不能聊天,偶尔聊会天可以放松心态。背单词是一种习惯,有这个意识就好了。

    另外,学生应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特别是可以自由安排时间的自修课上,一定要有集中精神的主观意识。尽量减少交流,不能去与其他同学讨论;尽量做到心无旁骛,不能想着某本小说内容做着数学题,杜绝拿着笔发呆。

巧做错题集

讲述人:李艳青 录取高校:北京大学

    李艳青认为每个人性格、习惯不一样,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笔记。错题的整理方式便是如此。错题,绝不仅仅是将错题剪下来,大喇喇地贴在在错题本上,错题如果没有自己的整理、归纳、发散及课后一次次的重做、体悟,剪贴和收集便失去了意义。

    一般情况下,她喜欢把错题按两种方式分别操作:

    按知识点或者考点记错题集。通过日常积累,很快能发现哪些知识点是自己比较薄弱的,常出现的错误又是什么,在平时的练习中时刻保持警惕,便可以渐渐减少一些错误,尤其是一些低级错误。

    还有一种分类方式是按方法,这种分类方式进阶了一步,比较适合数学物理。当刷了一定量的题之后,会渐渐发现,有些题看似考的是两个知识点,其实方法是一样的,这时候自然而然会把他们整理到一起。有时候,需要在错题之间自己体悟,自己找联系,甚至概括出自己的方法。到那时,错题不再只是错题,而是凝聚你自身思考的宝典了。

竞赛经历能锻炼人的思维

讲述人:金超 录取高校:北京大学

    有两年物理竞赛经验的金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竞赛与高考是相通的。有过竞赛经验的同学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优势。因为目前许多高校对浙江都有独特的三位一体政策,并且通过三位一体被高校录取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正越来越大。举个例子,今年上海交大通过三位一体招收的学生是305人,高考招9人。三位一体的考试中,对数学物理的考察是非常多的。这些知识,往往都处于高考与竞赛之间。

    具体来说,选择参加竞赛要有深度与钻研精神。面对难题,很少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巧妙破解的。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深度钻研,一次又一次的苦苦思考,大脑才可以被磨练到万分锐利,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许多个180度的“思维急转弯”。从多个突破口同时思考一道题,以求快速找到思路。

    另外,要有宽度与开阔视野。在他看来,高考的许多探究式的难题,很有可能是以前的竞赛题所改编。高考旨在令学生通过逻辑思考来自主解题,可无法否认的是,如果之前接触过类似的知识点,对于一个考生来说,会有很大的优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