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尧
重阳节过后,一群老人在小区的广场上“晒”孩子们的节日慰问品,张婶婶说儿子儿媳给了1000元钱让她买点自己喜爱的东西过节,姚婆婆说女儿女婿分别从手机上发来十几个红包,还有李伯伯、王叔叔……一个个不肯示弱,只有李嫂很低调,因为,她只收到了儿子送来的一袋食品:几只苹果、几只梨头、一包香糕和一盒饼干,其价值在100元左右。 然而,笔者更赞同李嫂儿子的做法——实实惠惠。 现在的老人,虽然大多有养老金(农村有农保),但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们,对钱十分看重。孩子给的钱,他们往往舍不得花,仍会原封不动的压在床头下,甚至到最后又回到了孩子们的口袋里面。由此,笔者认为,孩子直接给老人现钞,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画饼充饥。 曾听人说,有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他想吃水蜜桃,请邻居去超市捎带,邻居在超市找了一圈,没有找到。邻居是个好心人,从超市出来后,又到街上找一圈,结果仍没找到,只能打道回府。试想,如果老人自己去买,他会空手而回吗?就算没有水蜜桃,老人也会买其他的水果回去的呀! 笔者说这个故事,无非是想进一步说明,孝敬老人还是实惠一点好。 诚然,老人上了年纪,有些食品不宜多吃,甚至不能吃。但是,作为子女,对老人的饮食状况应当是了如指掌的,趁老人还“吃得落”的时候,给他们买去一些“乐胃”的食品(当然也可以是米油酱醋等日用品),这就比送去上百上千的大红包更实惠。像“水蜜桃”老人,钱最多,这又有何用呢? 老人心疼花钱,这是老人的本性使然。老人不肯花钱,那么,这钱就得由孩子帮助他们花在该花的地方。因为,好多时候,除了陪伴老人,实实在在地给老人购买心仪的食品,让他们尝个鲜,做回“头世人”,也算是孩子对老人最大最好的孝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