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陈丹梅 见习记者 许益萍
90岁高龄的俞宗周,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朗。1988年从柯桥中学退休后,他已经坚持公益30年。这不,6月28日,俞宗周老师组织港越社区内的居民一起参加“垃圾分类签名会”,6月30日,俞老师组织退休老人参与“迎七一革命歌曲演唱会”。这位家人口中“退休了却比上班族更忙”的老人,把从父亲那儿学到的诚信、节俭、乐善的品德深深地印在脑中,刻在心间。 言出必行,以诚待人 俞老师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曾在绍兴开了一爿从祖上留下来的小店,经营着生活日常用品。在店的上方有一块《诚为贵》的匾。“在我懂事时,他告诉我,一个人以诚为贵,要诚实对人,不欺骗,不说谎,一个人对人以诚,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生意才能做好。”俞老师说,“虽然店面不大,但店铺生意很好,这对我有较大的影响,也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石——以诚待人。” 因为俞老师平时以诚待人,周围的人也对俞老师十分尊重,遇到事情,只要俞老师出面调解,大家都心悦诚服。港越社区内有不少老小区,经常有楼上楼下漏水的小矛盾。有一次柯笛花园3楼业主自来水漏水造成2楼天花板、墙壁、家具等损失较大,2楼业主很生气,提出不菲的赔偿。俞老师知道后,从政策规定、经济损失、换位思考的角度展开调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经过3次调解,2楼业主最后同意3楼适当赔偿,心平气和地解决了这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对自己节俭,对他人大方 1988年从柯桥中学退休后,俞老师先后负责柯北居委会和港越社区内的黑板报。30年来,俞老师已义务出了500多期黑板报,每年自费1000多元订阅柯桥日报、环球时报、中国老年等报刊杂志,还在90年代自费买了照相机和胶卷,义务拍摄。 2015年9月社区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想做一期主题宣传报,俞老师自告奋勇说可以义务负责出黑板报。自己找资料,自己买来材料,用尺子一条条划好线条,再用毛笔把文字写上去……“我写毛笔字从小就喜欢,最难就是找相关资料。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公益活动,越来越忙,黑板报出得相对少了。”俞老师说。 在俞老师的一大叠资料里,有很多是手抄的,有些抄在白纸或者方格纸上,有些直接抄在超市消费单的背后。 俞老师节俭的习惯是受他父亲的影响。“小时候,父亲常说:节约是一个人的品质,富时要想到穷困时,丰收年要想到歉收时,总要留些雨雪粮,碰到病痛时总要花钱,因为日常生活中不节俭、乱花钱,一松手,日积月累,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俞老师说。而当邻居一时接济不上,上门来告借时,父亲却很大方,从不推却,又不追讨,宁可自己省下来。潜移默化中,俞老师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退休后坚持公益30年 “在柯北居委会我忙了11年,退休后生活很充实,1999年我住到亚太商都后,就参加了港越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俞老师说,自己的头衔很多,居民小组长、楼道长、居民代表、社区“相伴夕阳”老年协会会长、社区反邪教协会副会长等。 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俞老师并未闲着,反而越来越忙了。 1月送春联,2月施腊八粥,3月书画展,4月给烈士扫墓,5月后备箱义卖,6月迎七一革命歌曲演唱会,7月2017高考志愿填报讲座,8月戏曲乘凉晚会,9月社区金婚庆典,10月革命歌曲演唱会,12月“相伴夕阳”老年之家协会理事会……这是俞老师报给记者的2017年的一系列活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每月都有活动,而且每个活动他都需要作精心的准备。 “我很喜欢参与社区工作和公益活动,一方面也有点自己的小私心,参加活动可以活动腿脚,开动脑筋,这样身体才能健康,另一方面我与大家都很谈得来,每天心情愉悦,生活有滋有味。”俞老师笑呵呵地说。 |
近日,一场充满温情与欢乐的“夏日送清凉礼谢护城人”与新业态行业人员同秀纳凉晚会...
近日,柯桥区好人联盟、王大姐好人工作室的爱心人士顶着高温,来到齐贤街道董女士家...
10月11日下午,金昌公益、浙江潘栋民公益基金会联合柯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嘉兴银行...
2025年10月1日,第九届“厢亲厢爱”大型义拍义卖活动在柯桥宝龙天地举行。本次活动共...
“奔跑的午餐”是面向夏履镇双叶村叶家山顶老人们的送餐项目。双叶村叶家山自然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