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84岁“爱心爷爷”爱心不止
浏览:257|评论:0

84岁“爱心爷爷”爱心不止

秋天的枫叶

  □本报记者 吕福安 文/摄 2017.2.5

  这两天,家住兰亭镇娄宫村84岁老人杨王振安装好了3张多功能床的手动装置,并与残联等部门联系,准备再次将多功能床捐出去,为更多的卧床老人解除烦恼。

  这位手脚勤快的“爱心爷爷”,每天不间断地动手动脑,制作公益性的床具,至今已无偿送出近40张多功能床。

  心里装着卧床老人

  动手发明多功能床

  杨王振是兰亭镇娄宫村人,曾长期担任村里的干部,并在漓渚和兰亭办过企业。生活条件好了,但在报纸电视上看到还有许多残疾人,特别是那些因病长期卧床的老人出现生活困难而需要帮助时,他心里便有一种念想,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利用自己从小就喜欢动手制作的特长,去钻研和发明多功能床。让他们基本能自己料理生活。

  说做就做,2013年2月,杨王振开始动手研制多功能床。他买来木材,制作小样。小样打了一件又一件,从不满意到自己感觉满意,再赶到儿子的公司里,让设计员帮助设计图纸。这样反复多次后,他又请人帮着弄来几台升降机,开始进行多功能床的研发制作。

  经过两个月的忙碌,终于研制成第一张多功能床。但杨王振发现还有许多不足,如老人在床上不能解决大小便问题等。为此,他又研制“第二代”、“第三代”,直至“第四代”多功能床。每一代多功能床的制作完成,都在这方面不断创新,如“第二代”、“第三代”多功能床,他将大小便器放在抽屉里,但使用起来仍然不便。直到“第四代”多功能床的完成,将大小便器固定在床中间部位,可以自动升降,床板还可以移动。杨王振的这项发明还获得了专利证书。

  30多张多功能床

  无偿捐赠卧床老人

  2014年8月的一天,杨王振通过有关部门介绍,来到了绍兴市区的谢芳娟老人家,将自己制作的多功能床送给了她,在帮老人调试好后,杨王振又告诉她使用方法,让谢老太感动不已。

  之后,杨王振又通过市残联、柯桥区残联和越城区残联,先后联系了多位卧床老人,共送出了30张多功能床,受捐者有兰亭本地的,也有绍兴市区、柯桥、钱清和萧山、上虞等地的老人。去年4月,他又为兰亭镇福利院捐赠了8张多功能床。

  由于多功能床全是老人自己动手制作,所以每张床都不一样,无论是式样或功能,都在不断改进。如何既减少成本,又能增加功能,是杨王振不断思考的事。这次新制作的3张多功能床,有可移的折床,坐椅也能活动,人可倾仰,可坐着吃饭和看书。

  亲手制作小游船

  让孩子们快乐过童年

  杨王振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如今已是四代同堂。看到小一代纷纷上了幼儿园,他又想到了制作小游船,给孩子们提供益智又健康的玩乐工具。

  从去年5月份开始,杨王振便动手制作小游船。没有现成式样,但他凭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先后制作出两种式样的小游船,一种船身是龙船,还有一种是一般的方型小游船,每只游船长1.5米左右,宽0.45米。小游船主要有船篷、坐板和划脚。其中划脚上他又写上“坐船有福”、“幼儿成才”等字样。  

  到目前,杨爷爷已制作了10只小游船,其中6只已送给附近的幼儿,还有4只打算捐赠给幼儿园。

  每天动手3小时

  “爱心爷爷”将一直做下去

  上午动手做2小时,下午报纸阅读好后再动手做1小时,这几乎成了老人生活的习惯。他说,这样合理安排劳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杨王振说,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健康,平时又不爱好打牌和搓麻将,也不吸烟,把这些省下来的钱,用来制作床和船,既能让自己参加劳动,又能资助困难人群,一举两得。“一想到那些困难的人,我就坐不住,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