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调解纠纷有一手 乐善好施让人赞
浏览:233|评论:0

调解纠纷有一手 乐善好施让人赞

秋天的枫叶
柯桥日报记者 冯娣

  

  “大家都消消气,先坐下来冷静一下,我们暂不说自己这么在理,先找找自己有没有不对的地方。”这是华舍街道新华社区的退休老师赵幼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社区里的许多居民都认识她,有的居民碰到麻烦事就爱找她帮助。

  调解矛盾纠纷有一手

  “发生纠纷找赵老师,几乎没有她管不了的事。”社区居民说,只要赵老师肯管,什么事都能和风细雨地化解。

  前两天,华舍街道一家汽车修理店里,一名员工与店老板因修车款发生纠纷,员工听周围的居民说赵幼娣解决纠纷有一套,就找到了她请求评评理。“好几个月了,老板不仅扣着我的工资不给,还说要罚我的钱,那辆车也不是我一个人修的啊。”原来,这名员工是店里的学徒工,之前,有一名顾客来店里修车,由于学徒经验不足修坏了顾客的车。老板就因此扣着该员工的工资,双方就产生了矛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好几个月不发工资,你肯定做得不对,而你作为老板,明明知道他技术还不过关,修车时怎么不在旁边看着点呢?”赵幼娣找准关键问题,各打“五十大板”。在她的耐心劝说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老板支付了拖欠的工资,学徒也承担了一部分的修车损失费,双方对这个调解结果都表示满意。他们说:“事情能得以解决,这多亏了赵老师。”

  谁有困难她就帮一把

  本月初,社区附近的一个菜市场里,一名卖菜的小贩与买菜的大妈因为两斤青菜吵了起来。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围观群众七嘴八舌。这事正好被赵老师碰上了,“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被别人听到不怎么好听?都不要吵了,这几块钱算我的,我来出。”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钱,要递给买菜的大妈。大妈反倒觉得过意不去,就这样又一场纠纷迅速平息了。

  在邻居眼里,赵老师还是新华社区的“热心肠”,谁家孩子在哪里读书,谁家有困难需要照顾,谁家在闹邻里不和,赵老师都心中有数,对闹矛盾的、有困难的还会上门去看看,同时还常常出钱出力乐善好施。“有缘做邻居,现在大家经济条件都好了,邻里关系和谐,生活也更幸福,我就是这个脾气,大家开开心心,我看着也高兴。”

  要问赵幼娣的这股热情劲儿从哪来,她会告诉你,她原来就是做老师的,习惯了让大家和睦相处,社区也像一个大集体,社区关系融洽了,大家像亲人一样相处,心情也会特别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