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记录 > 聚焦志愿者 > 从一瓶水到一座城 ——“乐善柯桥”的广度与温度
浏览:4|评论:0

从一瓶水到一座城 ——“乐善柯桥”的广度与温度

hello

2025年8月31日,“夏日送清凉,礼谢护城人”公益活动正式收官。柯桥传媒集团FM106.8的主持人又一次将承载着感恩的冰水送到户外劳动者手中——这是“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活动走过的第十个年头,从2015年第一瓶水投下的涟漪,到如今累计近千人参与,惠及户外劳动者数万人次。这瓶水不仅记录着媒体的坚守,更折射出柯桥公益慈善事业从“单点微光”到“全域暖阳”的十年跃迁。


媒体引领:十年坚守,让善意成为城市习惯

柯桥传媒集团FM106.8的十年公益路,与“乐善柯桥”的暖意同频共振。2015年夏天,当广播主持人注意到环卫工人在高温下作业的艰辛,第一次送水行动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关注。十年间,活动从最初的“送瓶水”,拓展到纳凉晚会、健康义诊、爱心驿站补给等形式;覆盖人群从环卫工人延伸到交警、消防员、快递员、外卖员、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它从一丝善意,发展成为分布在全城的“爱心冰箱”:写字楼下、商业街边、交通枢纽旁……

  这在柯桥并非个例。红建社区的清风茶摊、新未庄爱心凉茶摊、高尔夫爱心凉茶摊……光凉茶摊就数不胜数。柯岩街道更是发布了《新就业群体全域服务手绘地图》,这里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比如“小哥”凭证可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享充电8折优惠……社区组织的义诊、暑期爱心托管班、夜校培训等活动也向新就业群体全面开放。在柯岩街道红旗社区暖“新”驿站,网约车司机章华说:“我们一般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给车充电。有了驿站,充电能打折,中午还能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太方便了。”

  个人微光:涓滴之力汇成江海

  在柯桥,公益慈善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书写了这座城市的温暖故事。获评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施菊英在2016年成立了“爱心娘子军”,用女性的温柔、细腻为需要帮助的个人、家庭送去温暖和关爱。截至2024年,“爱心娘子军”成员在绍兴地区结对了140多位山区困难儿童,其中有14名是孤儿,她们为孤儿提供每人每年4000元、贫困生每人每年2000元的经济资助。

  与此同时,施菊英也将在杭州经常参加的“爱在后备厢”公益活动搬到柯桥,取名“厢亲厢爱”,该活动每年有60多位爱心车主参加,通过汽车的后备厢义卖绿植、玩具、书籍等闲置品,截至2024年已累计筹得善款55万余元,并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在柯桥,不仅有个人的善举,更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福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T机诊室里,每周都有村民前去做检查——这台CT机价值300多万元,是当地一众爱心企业家通过区慈善总会捐赠的“健康礼物”。投用半年后,该设备已为多名村民筛查出早期病症,让“家门口看病”更加便利。

  这样的故事柯桥每天都在发生:稽东镇的榧农自发组建“香榧助学队”,用丰收季的收入资助山区学生,2024年就资助了46名山区学生,发放助学金12.8万元;柯桥街道的退休教师组成“银发辅导团”,为外来务工子女免费补课;2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助老、助残、环保等各个领域。正是每个普通人的微小善意,构筑了“乐善柯桥”坚实的基石。

  企业担当:以善举回报脚下沃土

  在柯桥的公益慈善版图上,企业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这里既有捐赠3800万元设立“和美系列基金”的大手笔,也有中小企业抱团参与的“产业+共富”新模式。

  2017年至今,柯桥区已成立93支大额专项或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总规模达3.7亿元,其中1000万-3000万元(不含)的基金7支、3000万元及以上的基金4支。

  浙江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于2021年设立全市首家慈善信托——“爱利斯慈善信托”;2025年8月,柯桥区慈善总会与浙江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联合向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约80万元的1台小儿呼吸机及1辆监护型救护车,精准助力该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提升救治能力及院前急救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由17家纺织、化工企业组建的“产业+共富”联合体,更是通过采购帮扶低收入农户,又将部分利润投入技能培训的方式,带动2.3万户农户年均增收3100元,实现了“企业助富”的良性循环。

  在柯桥的营商沃土中发展壮大的企业,以更大的平台,汇聚了更多公益慈善力量,践行着“乐善柯桥”的责任担当。

  政府引导: 制度创新让公益慈善行稳致远

  政府的角色,恰如一位“指挥家”,让资源在规范中高效流动。2017年,我区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深入挖掘我区传统慈善文化,大力发展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创新慈善载体形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共建共享“慈善柯桥”,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为贯彻落实新《慈善法》,进一步推动社区慈善工作开展,柯桥区召开社区慈善工作推进会,推动建立健全社区慈善运行机制,总结推广我区社区慈善经验模式,促进慈善事业与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柯桥区慈善总会(原绍兴县慈善总会)是我区的龙头枢纽型慈善组织,自1996年成立以来,该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助力区域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8月底,总会共募集善款8.19亿元,支出善款7.26亿元。2017—2023年度柯桥区慈善发展指数均列全省区(县、市)级前四;爱心企业家马建荣荣膺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9家企业、个人及项目先后荣获第六至八届“浙江慈善奖”,区慈善基地3次获评“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区慈善总会获评“长三角慈善之星”和“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

  在制度创新的土壤上,柯桥公益慈善事业结出丰硕果实:建成270个基层慈善服务点,30家区级慈善活动基地,成立6家社区发展基金会,48支村社慈善基金,打造21家各级社区慈善试点;“指尖慈善”更不断拓展人人慈善的边界,打开“乐善柯桥”网络平台,群众即可一键求助、捐赠、开票、查询。

  站在十年节点回望,柯桥的公益慈善事业已从“救急难”转向“促共富”。我区正谋划出台《柯桥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到2030年,全区慈善组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慈善服务和项目不断优化,慈善事业监管规范有力,慈善氛围日益浓厚,让慈善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从FM106.8送出的第一瓶水,到如今覆盖全域的公益慈善网络,柯桥用十年证明:这不是某时某地的“心头一热”,而是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不满足于一时的“感动瞬间”,而追求制度保障下的“持续行动”。当更多人接过那瓶带着温度的水,“乐善柯桥”便不再只是一个品牌,而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此刻,2025年的秋风已悄然吹过柯桥的街头,FM106.8的主持人已经开始筹备一年一度的冬日送温暖——“开心年夜车”活动了。那瓶水的故事,仍在继续;这座城的善意,正在生长。


推荐阅读